东北一枝花 -张哈哈
0:00 / 0:00 (朗诵:琼花)
12
播放列表
    初始的播放列表项
  • 0.25x
  • 0.5x
  • 0.75x
  • 1.0x
  • 1.25x
  • 1.5x
  • 2.0x
  • 列表循环
  • 随机播放
  • 单曲循环
  • 单曲播放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破山寺后禅院

常建 常建〔唐代〕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曲 一作:竹)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
万籁此都寂,但余钟磬音。(都寂 一作:俱寂;但余 一作:惟余)

译文及注释

译文
清晨我进入这古老寺院,初升的太阳照在山林上。
弯弯曲曲的小路通向幽深处,禅房掩映在繁茂的花木丛中。
山中明媚景色使飞鸟更加欢悦,潭水空明清澈,临潭照影,令人俗念全消。
此时此刻万物都沉默静寂,只留下了敲钟击磬的声音。

注释
破山寺:即兴福寺,在今江苏常熟市西北虞山上。南朝齐邑人郴州刺史倪德光舍宅所建。
清晨:早晨。
入:进入。
古寺:指破山寺。
初日:早上的太阳。
照:照耀。
高林:高树之林。
曲径:一作“竹径”,又作“一径”。通:一作“遇”。幽:

展开阅读全文 ∨

“此都寂”还是“此俱寂”

  在统编语文中,同学们常常会发现一些“错别字”、描述不一致的前后文、与自己认知不符的描述,从而感到疑惑。人民教育出版社统计了统编语文八年级下册中的27个“错误”,进行一一解答。此处只摘抄与本文有关内容:

  题破山寺后禅院》中“万籁此都寂”是否应该是“万籁此俱寂”?

  两种版本都有。教材选录此诗所依据的《全唐诗》作“都”。此外,影宋本《常建诗集》、唐韦庄《又玄集》、宋何汶《竹庄诗话》、宋计有功《唐诗纪事》、宋谢维新编《事类备要》作“都”;而宋胡仔《苕溪渔隐丛话》、宋魏庆之《诗人玉屑》、元方回《瀛奎律髓》、明高棅《唐诗品汇》作“俱”。成语有“万籁俱寂”,所以大家

展开阅读全文 ∨

简析

  《题破山寺后禅院》是一首题壁诗。此诗抒写诗人清晨游寺后禅院的观感,以凝炼简洁的诗笔营造了一个风物独特、幽深寂静的境界,表达了诗人游览名胜的喜悦和对高远境界的强烈追求。全诗笔调古朴,层次分明,兴象深微,意境浑融,简洁明净,感染力强,是唐代山水诗中独具一格的名篇。

创作背景

  破山在今江苏常熟,寺指兴福寺。常建一生仕途不得意,常游览名山胜景以自娱。此诗是诗人游览破山寺后禅院时所作,具体创作时间未得确证。

参考资料:完善

1、 萧涤非 等·唐诗鉴赏辞典·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1983

赏析

  这首诗题咏的是佛寺禅院,抒发的是作者忘却世俗、寄情山水的隐逸胸怀。

  “清晨入古寺,初日照高林”,诗人在清晨登上破山,进入兴福寺,此时,旭日冉冉升起,阳光洒落在山林间。诗人没有说“深林”,而是说“高林”这个充满禅意的词语,暗颂禅院,烘托了充满禅意的玄妙而又深沉的意境。

  “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诗人穿过寺中幽静的小路,走到幽深的后院,看到讲经诵佛的禅房就在花木深处。“竹径”、“禅房”都是高洁的事物,“幽”、“深”都烘托了幽静的气氛。这是一个多么高洁幽美的环境啊,这不禁令诗人心情舒畅,陶醉其中。

  “山光悦鸟性,潭影空人心”,诗人抬头仰望寺

展开阅读全文 ∨
常建

常建

常建(708-765),唐代诗人,字号不详,有说是邢台人或说长安(今陕西西安)人,开元十五年与王昌龄同榜进士,长仕宦不得意,来往山水名胜,过着一个很长时期的漫游生活。后移家隐居鄂渚。天宝中,曾任盱眙尉。 65篇诗文  33条名句

猜您喜欢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题大庾岭北驿

宋之问 宋之问〔唐代〕

阳月南飞雁,传闻至此回。
我行殊未已,何日复归来。
江静潮初落,林昏瘴不开。
明朝望乡处,应见陇头梅。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春怨

刘方平 刘方平〔唐代〕

纱窗日落渐黄昏,金屋无人见泪痕。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背诵 拼音 赏析 注释 译文

雁门太守行

李贺 李贺〔唐代〕

黑云压城城欲摧,甲光向日金鳞开。
角声满天秋色里,塞上燕脂凝夜紫。(塞上 一作:塞土)
半卷红旗临易水,霜重鼓寒声不起。
报君黄金台上意,提携玉龙为君死。
2025 333诗词古文网 | 诗文 | 名句 | 作者 | 古籍 | 纠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