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文
孤寂的客馆中,寒梅开始绽放,春风脚步徐缓地来到树下。
此时故乡的园中花已经开了又凋谢了,江上春尚寒,只有一枝独开。
注释
孤馆:孤寂的客舍或旅馆。发:开放。
款款:徐缓的样子。
江上:一本作“江树”。
参考资料:完善
此诗为诗人触景思乡之作,具体创作地点和年份不是十分确切。《容甫先生遗诗》将此诗编于庚寅,即清乾隆三十五年(1770年)作,这是汪中省试落第后的第三年。据《容甫先生年谱》,诗人这时正在太平府(今安徽当涂)太守沈业富处入幕,已经是第二个年头了。离乡背井、俯仰因人的幕客生涯,不是自视颇高的汪中心甘情愿地乐就的,而且扬州家里还有老母亲。这年春天再度离家时,他写了一首《别母》诗。《梅花》此诗即是编在这首《别母》诗后面的,这应是他从扬州回到当涂后,在春寒尚厉的时候所作。
参考资料:完善
这是一首乡情诗,写作者因在客地见梅花而牵惹起对故乡的怀念之情。
此诗以故园和客馆梅花开放的早迟不同,表现出客居异地的孤凄和对故乡的深切怀念。诗首句写客地见梅。梅开报春,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照理说自有一番喜庆之气,可诗人的心态却不甚佳妙,表现出的是“孤”,是“寒”,一开篇就流露出深重的乡思乡愁。诗曰“孤馆”,表明诗人是做客他乡,馆居异地。出于一种水是家乡美、月是故乡明的感情。诗人甚至觉得客馆的春风也来得特别迟,它是款款而来,姗姗而至,大有“可堪孤馆闭春寒,杜鹃声里夕阳暮”那种难耐的孤凄。以上两句写客地见梅,不言乡思而乡思自浓,不写乡愁而乡愁自现。可谓“不着一字,尽得
桐城之西北,连山殆数百里,及县治而迤平。其将平也,两崖忽合,屏矗墉回,崭横若不可径。龙溪曲流,出乎其间。
以岁三月上旬,步循溪西入。积雨始霁,溪上大声漎然,十余里旁多奇石、蕙草、松、枞、槐、枫、栗、橡,时有鸣巂。溪有深潭,大石出潭中,若马浴起,振鬣宛首而顾其侣。援石而登,俯视溶云,鸟飞若坠。
复西循崖可二里,连石若重楼,翼乎临于溪右。或曰:“宋李公麟之垂云沜也。”或曰:“后人求公麟地不可识,被而名之。”石罅生大树,荫数十人,前出平土,可布席坐。
南有泉,明何文端公摩崖书其上,曰:“媚笔之泉”。泉漫石上,为圆池,乃引坠溪内。左丈学冲于池侧方平地为室,未就,要客九人饮于是。日暮半阴,山风卒起,肃振岩壁榛莽,群泉矶石交鸣,游者悚焉,遂还。
是日,姜坞先生与往,鼐从,使鼐为记。
落花飞絮茫茫,古来多少愁人意。游丝窗隙,惊飙树底,暗移人世。一梦醒来,起看明镜,二毛生矣。有葡萄美酒,芙蓉宝剑,都未称,平生志。
我是长安倦客,二十年、软红尘里。无言独对,青灯一点,神游天际。海水浮空,空中楼阁,万重苍翠。待骖鸾归去,层霄回首,又西风起。